`摘要`2010年4月16日,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在我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,至2010年底,股指期貨運行了半年多時間,實際情況基本平穩(wěn)。因此,應該借推出股指期貨的東風,恢復“塵封”十五年之久的國債期貨市場。本文簡要回顧暫停國債期貨市場的過程,闡述我國恢復國債期貨市場尚已具備的條件,研究恢復國債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,并進一步提出恢復國債期貨市場的對策與建議。
`關鍵詞`恢復;國債期貨;管理
一、暫停國債期貨市場
自1981年到1992年的十幾年間,我國國債發(fā)行市場基本上是依靠硬性攤派、單位認購的行政手段來運作的,在此前提下,其二級市場也呈低迷態(tài)勢。
1992年12月28日,上海證券交易所借鑒了美國的經驗,首先向證券商自營業(yè)務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,先后一共推出了12個品種的期貨合約。經過10多個月的試運行后,在1993年lO月25日,該業(yè)務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。至此,我國的國債期貨市場基本形成。同時,上交所還開辦了國債回購業(yè)務,這樣國債市場便形成了現(xiàn)貨、期貨、回購業(yè)務“三駕馬車”,結果盛況空前,形成了一級市場認購踴躍、二級市場現(xiàn)券上揚、回購業(yè)務購銷兩旺的“三贏”局面。
但是,好景不長。1995年2月23日下午,上交所發(fā)生了震驚全國的“327事件”。在我國金融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,結果導致了“萬國證券公司”的倒閉。一時間,“327事件”幾乎成了國債期貨的代名詞。同年,5月17日,中國證券監(jiān)督管理委員會(下稱中國證監(jiān)會)一紙批文《關于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》下發(fā),由此就“暫停”了國債期貨市場。
二、恢復國債期貨市場的必要性
(一)恢復國債期貨市場,取信于民。按照常理,既然是“暫?!保傆兄匦麻_張之日,而且時間不會太長?!墩f文解字》云:“暫者,不久也?!边M而演繹“暫停者,暫時停止也?!闭驗槿绱?,筆者在“暫?!敝?,就在《證券市場周刊》1995年第9期上撰文呼吁盡快恢復國債期貨市場。時至今日,是筆者當初萬萬沒有想到的,“暫停”15年之后,國債期貨仍然處于“暫?!敝?,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,真是情何以堪。因此,筆者再次呼吁:借“股指期貨”之東風,恢復國債期貨市場,乃是取信于民之民心工程。
(二)恢復國債期貨市場,增強國債流動性,有效化解利率風險。期貨市場是現(xiàn)貨交易在遠期的延伸與發(fā)展。國債現(xiàn)貨市場的健康發(fā)展又是國債期貨市場成功的必不可少條件,而恢復國債期貨市場也增強了國債現(xiàn)貨市場的流動性。現(xiàn)在我國國債現(xiàn)貨市場的規(guī)模與15年前大不相同,已完全具備了恢復國債期貨市場的基本條件,國債托管量占到GDP總量的20%左右,已達到一些西方國家推出國債期貨時的比例(韓國:14.4%,德國、巴西等國約20%)。
自1993年12月,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決定“穩(wěn)步推進利率市場化”以來,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。當前,利率風險已成為企業(yè)、居民、機構投資者不可回避的金融市場風險之一,對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基金等金融機構來說,風險更是不言而喻。國際經驗表明,國債期貨是最有效的利率避險工具,許多西方發(fā)達國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開之前,就已建立了國債期貨市場。美國、日本等發(fā)達國家無不如此。美國于1986年3月實現(xiàn)了利率市場化,但在此之前,就早已推出了2年、5年、10年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,以及30年長期國債期貨合約。日本于1994年10月實現(xiàn)了利率市場化。但是,日本卻早在1985年10月就開設了以長期國債為對象的國債期貨市場。與美國、日本相比較,我國現(xiàn)在恢復國債期貨市場已到了條件成熟的地步。
(三)加強風險管理,我國已經有比較完善的法律、法規(guī)基礎。1999年以來,我國陸續(xù)頒布了“一個條例、四個管理辦法”,構建了期貨市場規(guī)范發(fā)展的監(jiān)管框架:1999年6月,國務院頒布《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》:2002年1月,中國證監(jiān)會修訂了《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》和《期貨從業(yè)人員管理辦法》;同年5月,中國證監(jiān)會修訂頒布了《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》和《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》;我國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統(tǒng)一的法規(guī)體系,其發(fā)展也步入了法制化、規(guī)范化的良性發(fā)展軌道;大力整頓期貨交易所,把原來全國各地的14家期貨交易所重組調整為大連商品交易所、鄭州商品交易所、上海期貨交易所3家;另外,專門成立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(下稱中金所),解決了金融期貨花落誰家(期交所還是證交所)的問題。2010年1月8日,中國證監(jiān)會在公告中指出:中金所成立3年多來,已經完成了滬深300指數(shù)期貨的合約設計、規(guī)則制定以及股指期貨掛盤交易的各項技術系統(tǒng)建設,并開展了大量的投資者教育工作。目前,證監(jiān)會將統(tǒng)籌股指期貨上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,包括發(fā)布股指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、明確金融機構的準入政策等工作。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從2010年4月16日上市交易,到當年底,股指期貨運行了半年多時間,實際情況基本平穩(wěn)。從以上情況不難看出,恢復國債期貨市場、我國已經有比較完善的法律、法規(guī)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。
(四)恢復國債期貨市場,增強金融衍生品種,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。眾所周知,中金所成立以來,從理論上說是一直處于“空轉”狀態(tài),現(xiàn)在千呼萬喚股指期貨終于“閃亮登場”。但是,單靠股指期貨一個金融衍生品種,是絕對不足以支撐中金所的運行成本。這樣,國際上公認的風險最小、交易量最大而且非常成熟的國債期貨就應該順勢推出。這樣既有利于培育市場,也有利于減少中金所的運行成本。因此,恢復平民化的國債期貨市場,不僅可以為機構投資者增加新的投資品種,也有利于中小投資者參與其中,形成比較公平的市場環(huán)境。
三、恢復國債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
(一)管理體制不完善,市場人為分割
1、被分割的市場參與主體。就目前來說,我國國債流通市場按照參與的投資者類型可以劃分為三個市場:證券交易所(又分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)國債市場、銀行間國債市場和國債柜臺交易市場。眾所周知,國債流通市場上的投資者有著各自不同的負債性質和資產經營目的,從而就進一步產生了對國債需求的差異性,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,才有了國債交易的需求,才有了產生國債交易的動機和行為。但是,目前我國國債流通市場的設計恰恰是抹殺了這種差異性的存在,現(xiàn)實情況是:商業(yè)銀行無法進入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;個人和一部分社會機構投資者則無法進入銀行間國債市

以上是關于恢復國債期貨市場的管理體制研究已公布的相關信息,請自考生們認真查看,如果你想獲取最新的江蘇自考新聞或者江蘇自考問題答疑,可以掃描江蘇自考網(wǎng)公眾號二維碼,我們會最第一時間內為你解答。
?自考有疑惑或想進學習群,請聯(lián)系江蘇自考網(wǎng)客服